2009年5月4日星期一

又见叶莺

今天(2009年5月5日)在《星岛环球网》(www.stnn.cc)看一篇题为《叶莺转投美国纳尔科 负责政府与国企公关》的报道述道:柯达原副总裁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5月4日在北京宣布,正式出任美国纳尔科公司(NALCO)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。美国纳尔科公司是去年金融风暴中“股神”巴菲特投资的三家公司之一,主营水处理、能源业务。……今年61岁的叶莺在柯达工作了12年,在中国具有很广泛的人脉资源,她将负责打通纳尔科与中国政府及国企之间的关系。……加入柯达之时,叶莺曾表示,柯达不是自己生涯的“最后一朵玫瑰”。对于加盟纳尔科,她亦做相同的回答。叶莺说:“波神送我看斜阳,浪里露宿又何妨。我已经进入生命的秋天,就算是在风里浪里露宿又何妨。如果能对社会做任何的贡献,不要谈最后一站。”
    叶莺所说的诗句出自南宋张孝祥《西江月-黄陵庙》:
满载一船明月,平铺千里秋江。波神留我看斜阳,唤起鳞鳞细浪。
明日风回更好,今宵露宿何妨。水晶宫里奏霓裳,准拟岳阳楼上。
    第一次见到叶莺是03或04年的第一届“中国人力资源大会”。她是特邀嘉宾,首位出席演讲。出场的时候灯光与音乐的伴奏中,尤如电影明星般的打扮的一位精练的女子由场外步上讲台。演讲中引用白居易《放言五首》的诗句“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”论述辨材。以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“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”讲述离职的心情。并穿插很多中国的典故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事例。当有听众提问如何作一个成功的女人时,叶莺却反问“成功的女人就等于女人的成功吗?”
    当年一举手一投足,一言一语都历历在目,言犹在耳。今天看到她的报道仍为之吸引。

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

柳永《戚氏》

  柳永寄情于景,以一幅幅山水国画似的诗词展现给后人,今读《戚氏》更是一绝: 
   
  晚秋天,一霎微雨洒庭轩。槛菊萧疏,井梧零乱,惹残烟。凄然,望江关,飞云黯淡夕阳间。当时宋玉悲感,向此临水与登山。远道迢递,行人凄楚,倦听陇水潺湲。正蝉吟败叶,蛩响衰草,相应喧喧。 
   
  孤馆度日如年,风露渐变,悄悄至更阑。长天净,绛河清浅,皓月婵娟。思绵绵。夜永对景,那堪屈指,暗想从前,未名未禄,绮陌红楼,往往经岁迁延。 
   
  帝里风光好,当年少日,暮宴朝欢。况有狂朋怪侣,遇当歌、对酒竞留连。别来迅景如梭,旧游似梦,烟水程何限。念利名、憔悴长萦绊。追往事、空惨愁颜。漏箭移、稍觉轻寒。渐鸣咽、画角数声残。对闲窗畔,停灯向晓,抱影无眠。

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

典了春衣再买书

阅董桥的散文《另外一种心情》中提到一首诗,《清芬堂集》卷之十二,潘际云的“琉璃厂”:


细雨无尘驾小车,厂桥东畔晚行徐。
奚童私向舆夫语,莫典春衣又买书。

此 诗读来倍有亲切感。常遭受投诉将钱尽是买杂志与书,现虽杂志少买,但书仍是经常地买。除了因有网上购书的方便外,更重要的是书这玩意,使用方便寿命长,今 天看不完明天继续看,今年看过了明年可再看,每回看的味道都不尽相同。看书的时间多了,其他活动的时间就少了,花费也会省了,如此产品性价比实在高。想不 出比这玩意更能长久地、随时随地使用,所以典了春衣再买书又何妨呢!

龙井茶——《知堂回想录》

      《知堂回想录》是周作人晚年的一部自述传,是作者最后,也是篇幅最长的作品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连载的方式,首发于《南洋商报》。1970年在香港出版单行本。国内版本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6月印刷出版。

  曹聚仁评说周作人的文风如龙井茶,“看去全无颜色,喝到口里,一股清香,令人回味无穷。”于此回忆录对我来说,我是不会喝茶,品味不出来。如果读者对当时的背景有所了解和认知,也会感兴趣的,此书备作资料查阅也未尝不可。

  知堂老人坎坷大半生,至晚年,在新中国的社会环境下,其写作的用词相当谨慎,有时真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。其生命中这最后的作品也不能直抒胸臆,是否真的是“文贵曲”?作为读者,如要估,很辛苦!

  或许经历会对人的胆量加上了锁,当年也曾有“不将袍子换袈裟”气概,如今只能在“寒斋吃苦茶”。

老祖宗的遗产——《北平笺谱》

鲁迅和西谛都“对木刻画有同嗜”。鲁迅“很早的便在搜访笺纸,而尤注意于北平所刻”。通过西谛在北平收集坊间笺样五百数十种,邮至上海,经鲁迅选定三百三十二幅,于1934年两人合资付印一百部分赠友人。 

西泠印社在2006年,根据一部在拍卖会上成交的,由许广平送赠李秋君(艺术名家,书画圣手)四旬大庆的贺礼,重印出版。西泠印社除以宣纸按原貌大小重印,制作成线装书外,还选编其中的近七十幅印成《北平笺谱精选》。 

笺谱的样式多种,有花鸟禽畜、山水人物等,连齐白石此等名家也有手笔在其中。而最教我滋味的是册子最后,有由西谛写的《访笺杂记》。杂记中尽道访笺与印制 出版的酸甜。随着西谛访笺的脚步,仿佛也游离在玻璃厂的街道上。沿路的清秘阁、淳菁阁、松华斋、松古斋、懿文斋、荣宝斋、静文斋、荣录堂、宝晋斋、成兴 斋、彝宝斋,真可成为你到玻璃厂寻古探秘的地图。最难得的是,西谛把雕版刻工的名字也尽可能地录上,如是令人觉得技艺无贵贱,只要对此笺谱有贡献的人都值 得留名纪念。西谛更谓:“对此数册之笺谱,不禁也略略有些悲喜和沧桑之感,自慰幸不辜负搜访的勤劳。” 笺谱还附有许广平的墨迹,沈尹默为书名的题字。
 
《北平笺谱》不论是初版之时还是重印之日,都满载着老祖宗盛厚的文化遗产。虽然今天我们连用纸写信都少,更用不上笺纸。可看至这珍贵的遗产,不得不向为此付出的人致敬,我们的鲁迅、西谛!

累了

我真的累了。日夜不停的应酬,用酒去博取别人的畅心,抱着女人假装陶醉,对着讨厌的男人唯唯诺诺……目的都是为了公关。但心力交瘁之时,还未达到目的。开始厌倦这些应酬,但又不能自主地邀约那些讨厌的人。每步都如履泽潭,且不知何处是岸,生活的乐趣,人生的理想,一切抛诸脑后,也不知成功为何物。只要身体不被拖垮,总能挺过去。不要问意义,不要问收获,因我不知道,但我真的累了。

人生为求书——《劫中得书记》

     《劫中得书记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编印的《中国历 代书目题跋丛书》第二辑的其中一册。“历代藏书家往往耗尽财力和心力,穷搜秘本珍籍,手自编目、题跋、校勘,甚或抄写、刻印,以广流传,对于保存文化,厥 功甚伟。”(摘自出版说明)。其作者郑振铎西谛,是我国著名的作家、文学评论家、文学史家、考古学家,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,文化部副部长。 
       《劫中得书记》根据西谛收藏的书目编录题记89则,《续记》收录60则及三篇附录组成。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排版,据1956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影印。
       西谛谓:“我不是一个藏书家。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藏书而藏书。我之所以收藏一些古书,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和手头应用所需的。有时,连类而及,未免旁 骛;有也有时,兴之所及,便热中于某一类的书的搜集。总之,是为了自己当时的和将来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所需的。”(新序)这是西谛购书藏书的因由。但其 购书常使得自己“故常囊中无一文,而积书盈室充栋。”(P2)书中尽记其“然一书之得,其中甘苦,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。”(P2) 
      书名中的“劫”是日寇侵华之劫。日寇的炮火曾使西谛“聚书廿余载,所得近万种”,尽化“漫天飞舞若墨蝶。”(P3)劫后余生的西谛却“私念大劫之后,文 献凌涤,我苟不留意访求,将必有越俎代谋者。史在他邦,文归海外,奇耻大辱,百世莫涤。”(P4)所以就尽力搜购古籍。 
       如西谛在“夕阳将下,微飔吹衣,访得久觅方得之书,挟之而归,是人生一乐也!”(新序)当家里“一灯如豆,万籁俱寂,深夜披卷,快慰无极!”(P110)这或许就是西谛得书的最大回报吧

想读鲁迅诗

忽然想读鲁迅的诗,网上仍未找到他的诗集,都缺货。

鲁迅的旧体诗很吸引我,但读得不多,最常读到的是《自嘲》:

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 破帽遮颜过闹市,漏船载酒泛中流。 

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 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  
虽然在可爱的党的领导下,对此诗有些不一样的释义,但又何妨呢?文艺作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不同心情下有不一样的感受,多几种释义也不会改变他的本质。  我没有鲁迅“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”的倒霉,也不需“破帽遮颜过闹市”,更没有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孝心,但却经常“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”这个假期也不例外。若然心情好,跟李白一样“美酒樽中置千斛,载妓随波任去留。”四处逛逛。当然一本好书在手,又何需美女作伴随处逛呢,因为手要翻书,没空。